今天,记者为大伙推荐一位班主任在开学前夕致全体父母的一封信。这封信可能会让父母了解,孩子成长路上的关键字是什么?如何才能当好父母?
假如你是老师,可以将这封信转给父母;假如你是父母,请仔细读读并转给有需要的人。 致父母的一封信▲▲▲ 此时,你的心情可能既开心又担忧。由于大家的孩子已经步入生活旅途上的一个新的起点,在新生活开始的时候,假如大家缺少心理筹备,不可以准时调整的话,就会出现不适应。为了帮助大家的孩子迈好重点的每一步,今天就非常重要的两个话题与大伙进行探讨: ▼如何配合学校工作,做一位出色的父母?
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两个教育者——学校和家庭,不只要一致行动,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需要,而且要志同道合,抱着一致的信念,一直从同一原则出发,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、过程上,还是方法上,都不要发生分歧。”
确实,教育好孩子可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,它牵涉到家庭教育与学校的教育能否有效结合,形成合力;牵涉到父母的教育观念与学校的教育观念是否一致,能否形成共识。
为了使大家的孩子进步得更好,期望大家的父母能尽力支持学校的工作,做到以下几个方面:
亲其师信其道,挖掘老师的亮点,引导孩子喜欢我们的科任老师 有不少孩子有偏科的现象,有部分缘由就是不喜欢我们的科任老师。老师是人不是神,有缺点非常正常,大家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。千万不要乱评价教师,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妄评某老师“太严”啦,或者某某老师“没水平”,等等。
记得有一届我带初中一年级时,我和一位幽默风趣的英语老师搭档,这个英语带的两个班成绩稳居年级前列。一个学期后,英语老师生小孩去了,换成了一位温顺认真的老师。
我非常早就给孩子们传达观念:大家要掌握适应老师,新的老师也非常出色。父母也积极配合引导孩子适应新老师,孩子们非常快就适应了新老师的教学,三年里大家班的英语一直排名前列。
通过电话、QQ、微信,多与老师交流 父母平常应注意察看孩子的动向,如发现孩子精神状况不好,吃饭睡觉不香、烧钱大方等异常表现,要准时与老师联系,知道孩子的状况,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。尤其是不要听孩子的一面之词。
记得我当第一届班主任时,班上有个孩子叫小吉,开学第一周她母亲给我电话说“你们如此的名校如何还搞体罚呀?”原来,由于孩子在外教课上扔纸团,被外教罚站了一节课。 每次这个孩子犯错,父母就听孩子的一面之词,然后指责老师,致使孩子愈加嚣张,听说后来变成了社会上的小混混了!不少老师都为这个孩子惋惜。
理解老师工作的艰辛,帮助老师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曾碰到一对情商特别高的母女。开学第一天,我还在办公室里整理东西,母亲和孩子就找到我,“范老师,你好!我叫陈**,是你班上的学生。有哪些忙要帮的吗?”
我非常感动,回答道“暂时没!”
“那大家就把班上的卫生搞好吧!”她母亲说。
父母信赖我,配合我,我没理由不需要心工作。
做一位老师喜欢的父母 我电话采访过几位老师,问他们最喜欢哪种父母,最不喜欢哪种父母?
A老师说: 最喜欢给班级出谋划策的父母;最不喜欢在QQ微信群里说三道四,破坏班级团结的父母。
B老师说: 最喜欢理解老师,支持老师工作的父母;最不喜欢碰到问题,只能指责老师的父母。
C老师说:最喜欢负责任,明事理的父母;最不喜欢把孩子丢到学校,不管不问不负责任的父母。
大家要了解,父母和老师的相遇,就是爱和信赖的相遇。有了爱,有了信赖,我相信家校之间没那些问题不可以解决。
▼面对孩子,如何做一位出色的爸爸妈妈?
不给孩子左右摇摆的爱,要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家庭中教育孩子是爸爸妈妈的一同责任,但不少家庭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都会存在多少的分歧,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,重点是大家做爸爸妈妈的怎么样看待和处置这类不同。
当建议不同时,总是都会固执己见,彼此看不惯他们的办法和看法,比较容易发生争执,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争吵。
如此不只容易使孩子在观念上产生混乱、是非不分,也会让孩子不知所措,没安全感,给孩子心理的进步带来不好的影响,也为孩子逃避责任提供了最好的机会。
所以,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你们的不同,建议不同时,先妥协一下未尝不可,事后平心静气地沟通交流,尽可能达成一致。爱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爱他的母亲,尊重他的父亲。
当孩子出现问题时,多一些自我深思 一个出色的孩子背后常见会有一位出色的父母,而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可能也有一个问题父母。
孩子的不少问题,可能是大家某些方面没做好。在孩子出现问题时,多一些自我检讨,你一定不会那样急躁!
不做甩手掌柜,多给孩子一些优质的伴随
有时候孩子不听大家的,是由于大家的伴随太少,为孩子付出的太少。
伴随应该是忘我的,全身心的。记得带初1210班时,有个孩子一进去不久就逃学,不听课,打架。父亲是行政领导,母亲是公司老总,都是高素质人才。为何孩子会成这个样子呢?他父亲告诉我由于两口子忙事业,孩子从婴幼儿园开始就推广托管寄宿,周末也是保姆管,问题就是没伴随。
多给孩子一些耐心、一定、鼓励、期待 记得过去有一段话在互联网上流传:
“无论成绩好坏,请想想:每一个孩子都是种子,只是每一个人的花期不同。有些花,刚开始就灿烂绽放;有些花,需要漫长的等待。
不要看着其他人怒放了,我们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,相信是花都有我们的花期,细心地呵护我们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,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,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。
相信孩子,静等花开。或许你的种子从来不会开花,由于他是一棵参天大树”。
这是一位班主任发给父母的一则短信,我非常喜欢这段话,告诉大家做父母要有这种等待的心态。
好好学习,与孩子一块成长 你了解孩子为何会来到这个世界吗?有人说孩子的到来就是为了给爸爸妈妈第二次成长。所以,想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,培养出出色的孩子,就需要不断地学习。
“家校同心,黄土变金;家校同向,每天向上。”孩子是大家的名片,让大家家校携手,形成合力,塑造最好的教育一同体,在名片上谱写最漂亮的诗篇。
家庭教育虽然投资大,周期长,见效慢,但只须家校资源共享,真诚互动,就能让每个孩子都阳光,让每个家庭都和谐。
最后祝孩子们永远健康,永远快乐,永远阳光,永远向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