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新年天天热热闹闹地跟朋友玩,如何那样快就要天天面对繁重的课业和沉闷的课堂呢?”“假期还有没看完的电视剧、没玩够的游戏……开学了真不习惯。”“放假时天天10时起来,目前天天10时已上完两三节课了……”每年开学第一周,都会有孩子由于沉溺于假期的状况,不可以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而困扰。有心理老师称之为“假期综合征”。目前开学刚满一周,你的孩子调整好状况了吗?
“假如开学一周或者更长期后,孩子还有明显的‘开学综合征’表现,父母可以陪同孩子咨询班主任或心理老师。”专家提醒,开学的前两周是学生“收心”的黄金时期,假如不可以飞速地从“假期综合征”中走出来,还或有可能影响整个学期的学习。记者也就此采访了国家注册心理健康咨询师、慧众教育心理老师邹慧香,给父母办法“对症下药”,帮助孩子顺利过渡新学期。
文/记者张颖妍 图/记者卢政
开学综合征1、生物钟不可以调整 不愿起床上学
典型案例:
琴琴,四年级女孩。开学第一天,早上6时要起床,闹钟响过,父母便轮流叫她起床,后见没动静,就多叫了几遍,她开始大发雷霆,最后非常不开心地起床。其实琴琴头天晚上也计划按时起床,但到了早上真的起不来。
专家剖析:
琴琴是个喜欢上学的孩子,只不过在寒假天天睡到自然醒,忽然要早起,一定非常困难,并非不想起床,实在是起不来,身体和大脑还没有激活。父母反复催促,让她感觉是自己做错了事遭到爸爸妈妈责骂,心里自然开心不起来。
建议:邹慧香说,面对这样的情况,“父母可以让闹钟提前5分钟响起,然后打开轻音乐,给孩子做做身体按摩,在孩子将醒未醒时给她讲点好笑的滑稽故事,或者挠痒痒,孩子会慢慢地清醒,并且有个好心情。
开学后,给孩子一些好的暗示, 引导孩子去看到快乐的、积极的、乐观的一面。比如:“开学了,看到以前的同学一定非常高兴了。”“新的学期又会交一些新朋友吧?”“这位新来的老师仿佛蛮喜欢你的,你也非常喜欢他/她的吧?!”等等,通过好的暗示,让孩子喜欢学校,更快适应学校生活。
父母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这类不适应状况,不需要批评和责骂,给点时间让孩子慢慢适应生物钟的变化,慢慢适应学校生活。
开学综合征2、恐惧考试 信心受挫
典型案例:
青青是名初中三年级学生,因为去年期末考没考好,一直心里感觉有负担。寒假时,家人特意带她回老家散心。在新年期间,在老家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,而且天天还与亲戚朋友玩或者去新的地方探险,使青青渐渐忘了考试的失利。但,新学期开始后,青青又开始想到学习的重压,而且,由于马上面临重点的升学考试,她也变得愈加没信心,甚至滋生出不想上学的情绪。
专家剖析:
像青青这样的情况,在毕业班的学生中比较常见。春天开学后,无论是小学、初中还是高中,但凡毕业班的学生都会明显感觉到“升学”的重压。假期的休息是一种调节,不过,假如新学期立刻面临高强度的学习,加上之前学习成绩下滑的心理原因,或许会让这类学生更很难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。
建议:邹慧香建议,遇见这样的情况,学生和父母可以分“三个步骤”。第一,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,想象高中、大学的一些好的情景,比如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,有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等等,让自己对中考、高考考试后的生活有美好的期待。
第二,每一个中考生、高考考试生都有重压,大部分孩子的重压会引起一些生理反应,比如睡眠不好,胃口不好等,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,孩子自己会慢慢调整,父母在这时不要太关注“重压”,也不要给自己重压,中考和高考考试是孩子我们的事情,是他们我们的责任,假如父母也非常紧张,会跟孩子的重压形成交互用途,相互强化,让孩子的重压更大。
最后,学生应该从新学期开始树立正确而适当的目的,这个目的是指更具体的目的,如我天天、每周、每月要完成什么学习内容。如此当孩子每次完成了自己拟定的任务后都会体验到收获感,增加自信。
开学综合征3、玩乐之心未“收”回
典型案例:
小旭,六年级的男孩,新年时走亲戚,跟表哥表弟们玩得非常高兴,有点乐不思蜀了。开学不久前就跟母亲说,想请几天假,之后会好好使功念书。被母亲硬性带回来后,非常不开心,不理睬爸爸妈妈,对上学消极抵抗。
专家剖析:
小旭是个爱玩的孩子,其实还玩几天也只不过一个借口,孩子也了解终究是要回家上学的。不舍得同伴的孩子其实是比较感性的,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以后与表哥表弟继续联络。
建议:邹慧香介绍,父母可以当着小旭的面给表兄弟打电话,邀请他们五一或者暑假去自家玩。并且告诉他们还可以通过电话、互联网多多交流和联系,如此让孩子了解离开他们不是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,并且对五一和暑假有了期待。同时问问他们开学后有哪些趣事,让他们跟小旭聊些学校的事情,让孩子们早点进入状况,通过同伴交流了解学习是他们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。